?谷雨时节,走进敖城镇茶园徐村,柏油马路通达每户,艾草基地绿意盎然,耕读文化广场上孩童嬉戏、老人闲谈,一幅和美乡村图景跃然眼前。这个承载着新安江移民记忆的村落,近年来通过整合移民资金343万元,以“四融一共”和美乡村示范点建设为契机,实现了从基础设施薄弱村到产村融合示范村的华丽转身。
破旧立新:基础设施焕发民生温度
“过去下雨天出门一脚泥,农产品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。”村民徐大爷指着门前新修的柏油路感慨。2024年,徐村将主干道“白改黑”工程列为头号民生工程,投资90万元完成3公里道路升级,同步新建排水管网、停车场及灌溉渠道,彻底告别“晴天一身灰、雨天一身泥”的历史。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介绍:“现在货车能直接开到田埂边。去年西瓜丰收季,3天就卖完了2万斤瓜,村民户均增收超3000元。”
产业造血:特色种植激活内生动力
在移民资金撬动下,徐村探索“荒地生金”模式。2024年引进艾草种植,建成30亩示范基地,开发艾草制品加工线,年产值达50万元,带动32户村民就业;利用荒山发展中药材种植,150亩杜仲、白芍长势喜人,村民通过土地流转、务工实现“家门口增收”。驻村工作队队长算了一笔账:“艾草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,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,曾经的‘穷窝窝’变成了‘金窝窝’。”
文化铸魂:移民精神薪火相传
漫步村中,耕读文化广场上的移民迁徙浮雕诉说着历史,新建的移民文化馆即将展陈老照片、旧农具,传承“顾全大局、艰苦创业”的移民精神。村理事会会长说:“我们定期举办‘移民故事会’,让年轻一代记住先辈们奉献的青春。”文化堂内,图书借阅登记簿已写满3大本,广场舞队、锣鼓队常年活跃,文明乡风浸润人心。
从“水电路不通”到“产业兴、百姓富”,徐村的蜕变印证了移民政策的惠民实效。如今,这个移民村正以“千万工程”实践基地为新起点,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。(黄雯瑾、黄和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