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来到机电设备采购平台!
首页 >

延福星火映初心 红色基因代代传

延福星火映初心 红色基因代代传

  • 收藏
  • 打印
  • 字小
  • 字大+
信息时间:
2025-07-03
招标文件下载
我要报名

?夏至后,晨曦初露,金色的光缕温柔地倾泻在万福镇井头村。万福镇,这座浸润着红色血脉的吉安县北路片重镇,百年来坚守初心,将革命精神融入每一寸土地、每一缕乡风。延福星火在这里永不熄灭,红色基因在岁月的长河中生生不息,不仅是对过往的铭记,更化作激励后人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,在新时代续写着不朽的传奇。

延福根据地:赣西八县的革命摇篮

1927年,大革命失败的阴霾笼罩着赣鄱大地,白色恐怖肆意蔓延,革命者被残酷镇压,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。但在吉安北路延福地区,革命的火种却在黑暗中顽强地燃烧。

1928130日,在中共赣西特委的领导下,延福地区爆发了延福暴动。那天,天还未亮,铜锣声骤然响起,打破了乡村的宁静。上千名农民从四面八方赶来,他们手持梭镖、大刀,甚至是锄头、扁担,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愤怒,高喊着“打倒土豪劣绅,还我土地粮食”的口号,潮水般冲进阜田街靖卫团驻地,夺取团丁们的全部枪支。大安村的罗长根,家中世代为农,父母因交不起租子被地主折磨致死。暴动时,他冲在最前面,一脚踢开地主家的大门,带领乡亲们打开粮仓。看着白花花的大米被装进自家的口袋,贫苦百姓们激动得热泪盈眶。“终于能吃上饱饭了!”罗长根激动地大喊,那声音中满是对新生活的憧憬。

延福革命根据地建立后,吉安、新余、宜春3市交界的8县群众便有了主心骨,他们的革命热潮也越来越浓厚。国民党军队视其为眼中钉、肉中刺,多次发动“清剿”。1929年春的那次“清剿”尤为惨烈。国民党军队勾结地方保安团,气势汹汹地扑向延福地区。在延福保卫战中,红军战士和当地群众同仇敌忾,并肩作战。年仅18岁的红军战士李水生,身材瘦小,但眼神坚定。战斗打响后,他紧紧握着手中的梭镖,与敌人展开近身搏斗。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腿部,他一个踉跄,摔倒在地,但很快又爬了起来,继续战斗。鲜血染红了他的裤腿,他却浑然不觉,直到最后一刻,他用尽最后的力气,将刺刀刺进敌人的胸膛,壮烈牺牲。他的英勇事迹,激励着每一位在场的战士和群众,他们怀着满腔的悲愤,与敌人殊死搏斗,最终成功击退敌人,保卫了根据地。

为了巩固根据地,党组织积极开展土地革命。农民们第一次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,他们在土地上辛勤耕耘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土地革命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,也让他们更加坚定地拥护革命。同时,根据地还建立了苏维埃政权,组织农民协会,让农民真正成为了土地的主人。

罗石冰:播撒火种的革命先驱

******居。罗石冰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,自幼聪慧,勤奋好学。他目睹了家乡百姓在封建地主和军阀统治下的悲惨生活,心中早早埋下了改变社会不公的种子。

1919年,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,正在吉安县立一小教书的罗石冰被这股爱国热潮深深触动。他积极响应号召,组织吉安地区的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,成为吉安学生运动的领袖。

1924******大学,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,被其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理想所吸引。在瞿秋白、恽代英、张太雷、蔡和森等共产党人的教育引导下,他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,并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此后,他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工人运动,深入工厂车间,与工人谈心交流,了解他们的疾苦,组织他们开展罢工斗争,为工人争取权益。

罗石冰是江西中共党组织的早期负责人,吉安地区最早的马列主义传播者和党组织创始人。19261月下旬,在他的努力下,吉安第一个党组织——中共吉安小组在吉安省立第七师范成立。之后又回家乡组建吉安第一个农村党支部——中共延福支部。当时,环境十分险恶,敌人到处搜捕共产党人。罗石冰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,常常昼伏夜出,秘密联络进步青年,宣传革命思想。在他的动员下,许多青年学生纷纷加入党组织,为革命事业注入新鲜血液。

罗石冰深知,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,必须发动广大群众,尤其是农民群众。他经常深入农村,与农民同吃同住,和他们拉家常,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。在他的启发下,延福地区的农民逐渐觉醒,纷纷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。他还培养和发展了宋大勋、郭化非、梁明哲等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,为吉安地区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。据统计,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延福地区有3000多名优秀儿女参加红军,仅井头村就有44位革命英烈,罗石冰家庭“一门五烈士”,他们舍小家为大家,为革命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,许多人在战斗中英勇牺牲,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。

1931年,罗石冰不幸被捕。在狱中,敌人对他进行了残酷的刑讯逼供,妄图从他口中获取党组织的机密。他们用尽各种酷刑,皮鞭抽打、烙铁烫身、竹签钉指……但罗石冰始终坚贞不屈,严守党的秘密。最终,罗石冰在上海被敌人残忍杀害,年仅34岁,成为著名的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。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,成为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,激励着无数后人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。

薪火相传:红色基因的时代绽放

如今的万福镇,红色文化已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,并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。井头村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同时,向上争资600多万元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,擦亮红色文******居,精心打造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,走进基地,仿佛穿越时空,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,记录着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;一件件革命文物,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;一段段生动的讲解,让参观者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执着信念和无私奉献。

在红色大讲堂里,老党员们经常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、学生讲述革命故事。中国好人、70岁的曹煌春,是一位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党员。他每次讲到罗石冰烈士的故事时,都激动不已:“罗石冰为了革命,连自己的命都不顾,这种精神太可贵了!我们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。”在他的感染下,听众们无不为之动容,心中涌起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。

为了让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,万福镇组建了一支红色讲解员队伍。队伍中有退******小学生,他们用稚嫩的声音,传递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。这些讲解员们用质朴的语言,将革命故事口口相传,让红色基因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。

井头村道路两旁的墙面上绘制着红色标语和革命壁画,“打土豪,分田地”“跟着共产党走”等标语格外醒目,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;村里矗立的革命先烈雕像,他们目光坚定,凝视着远方,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土地。来到这里,不仅可以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,还能体验到美丽乡村的独特风情。村里开发的红色旅游线路,让前来学习的党员干部和游客可以沿着当年的红色足迹,重走革命之路,亲身感受革命先辈们的艰难与不易。如今,一批批来自各地的党员干部、学生及游客,纷纷到此参观学习,游览打卡,接受红色教育和精神洗礼,感受乡村巨变和农家幸福生活。

从延福暴动的烽火岁月,到罗石冰烈士的英勇就义;从革命根据地的建立,到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,万福镇始终与红色血脉紧紧相连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万福镇的干部群众正以饱满的激情,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,让延福星火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,续写属于这片红色土地的壮丽篇章。

(刘刚、康美权、徐瑞春)


查看项目详细信息

版权免责声明

【1】凡本网注明"来源:机电设备采购平台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于机电设备采购平台,转载请必须注明机机电设备采购平台,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
【2】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
【3】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。

分享到朋友圈
一天内免费查看信息来源站点

分享成功后点击跳转

注册使用者、商机更精准
姓名:*
手机号:*
验证码:* 发送验证码 已发送(60s)
机构名称:
职位:
供应产品:
评标专家会员
商机会员
供采通会员

切换到支付宝支付

抱歉,您当前会员等级权限不够!

此功能只对更高等级会员开放,立即提升会员等级!享受更多权益及功能

请扫码添加客服微信或拨打客服热线 0571-28951270 提升会员等级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关注App
关注App
微信客服
微信客服
返回顶部